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5年工作总结(一)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5年度
工作总结
2015年在学校党委、行政和学院董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院上下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共谋发展,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学生工作、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特色办学迈上新台阶,迎评年检工作有序开展,新校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一)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良好教学秩序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环节,构建良好教学秩序。
1.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例会,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通过召开教学例会,推进教学管理常态化,及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殊问题。通过常规化和期中教学检查等形式,加强对教师课程教学情况的质量监控与反馈。
2.依托各学部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做到了全年无教学事故发生。
3.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
2015年度,学院继续将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坚持在每学期开学、期中及期末实行“三级”教学、考试巡查制,对教师提前下课等教学异动情况做到全面监控;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对学生迟到情况较严重的班级及时反馈给各学部;规范调、停课及补课登记制度,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形成。强化期末考试环节管理,专门制定了监考人员和巡考人员职责,坚持考前对考务人员进行培训,实行监考人员佩证监考;实施考试试卷质量审批制度,期末考试试卷均经过系主任认真审题、主管教学学部主任严格审批,力求做到试卷规范管理。通过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促学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4.管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教学任务落实到位。
紧扣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多次召开修订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各项质量标准专题讨论会、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研讨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制定专题讨论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修订。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实习实践文件规定,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率,制定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考核环节质量标准等,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我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创造条件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为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5.规范校际交换生学分认定和成绩转化工作。
随着我院与国(境)内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交换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国(境)内外跨校修读课程逐渐增多。为进一步规范此类学生学分认定和成绩转化工作,我院专门制定了管理办法。
6.实施人性化管理,及时落实教师教学任务。
由于大部分外聘教师同时在多校任课,授课时间的协调一直学院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妥善安排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学院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对教师教学任务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坚持以沟通为主,根据不同教师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工作,全面协调课程安排,确保全面及时落实教师教学任务。
(二)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
教学管理科学、规范、严格、高效,教学管理文件执行情况良好。
1.进一步健全“三个三”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构建学院领导、教务处和各学部领导三个管理层次;形成了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由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巡视、教务处和学部检查的三个管理层面;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重点教学检查。为保证学院每学期、每学年教学工作从头至尾有序开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管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在两个学部试行了学生网上学评教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小组建设,重新聘任教学督导组成员,积极展开教学督导工作。
3.制定权责明确的规章制度,强化本科教学环节管理。
从开学初的领导干部巡视制度到期中教学检查的各项检查监督制度,再到学期末的期末考试系列制度及安排、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相关安排等每个环节均体现了学院认真管理。为迎接验收评估,建立健全符合学院实际的各种配套措施,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争取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力保证了学院教学秩序的有序开展。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并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1.优化整合专业课程。
组织制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此次修订落实了四项任务,一是强化实践教学,解决教学实践周“应更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二是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各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建设;三是推动教学改革,积极鼓励教师进行选修课程的思考与建设;四是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201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制定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突出本专业特色,把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强调2015级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中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各专业均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讲座。
2.结合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订2015级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召开了多次修订培养方案的讨论会,对培养方案的修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5级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继续推行3+1模式的教学计划的执行。改革教学模式。
3.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申报工作。
本年度组织各学部申报教改项目的申报及评审工作,2015年共有四名青年老师获批立项;同时对2014年立项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及教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做好对已立项项目的追踪管理工作。
4.引进超星慕课,拓展人文素质课程资源。
为解决人文素质选修课师资不足的问题,学院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引进20门慕课以供学生选择进行网上在线学习,加大了素质课程开设的力度,为学生增加开设了个性课程。
5.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015年学院举办了首届人文科技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教学交流的平台。参赛教师中产生了二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和六个优秀奖。在广大教职工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下半年又组织我院青年教师参加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决赛,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我院荣获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三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6.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第一次遴选学院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并汇编成集。
制定完善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多个专门文件,要求各学部各专业规范实习教学大纲和计划,加强学部及指导教师监督,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宏观指导各学部顺利完成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包括论文中期检查、论文查重工作的管理、优秀毕业论文的遴选工作,第一次遴选学院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并汇编成集。
7.合理使用教学经费,加大院级重点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为保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教学中心地位,规范和加强教学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学院就本科业务费、教务处业务费、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和各类竞赛与创新教育专项经费等“四项经费”进行了规范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特别是加大了对院级重点专业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
(四)加强多媒体教室管理,为顺利开展教学提供技术保障
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做到尽职尽责,由于多媒体教室使用率很高,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末,致使多媒体教室设备故障频发,教务管理部门均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从未发生过教学事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院的各项教学工作。通过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委员的作用,协助任课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室的使用方法,使多媒体教室故障率降低。为克服部分设备使用年限较久且“带病”运转的情况,教务管理部门积极想办法保证设备完好率在85%以上。
二、科研与对外工作
(一)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1.教师科研积极性增强,科研立项项目显著增加。
我院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经费稳步增长,并拟定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师生投身科研,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15年学院科研成绩稳步提高,学术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我院共获得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2015年,我院共获得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7项,贵州民族大学校级课题9项,其中教师课题8项,学生课题1项。
2015年度,我院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动员,鼓励教师及学生积极申报课题,包括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国家民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师&学生校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申报书和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等课题。
2.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开展科研做好服务。
为给我院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平台,我院自费出版论文集。2015年上半年出版《问题与探索》一书;下半年《状态.思考.轨迹》正在出版中。截至2015年11月,我院教师发表论文共79篇,著作2本,较2014年有明显提升。2015年,学院与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签订协议,共同主办《今日文坛》刊物,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发表论文多篇。
(二)推行导师制,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1.制定措施,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为给我院学生营造好的科研氛围、引领师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我院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关于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激励办法及措施》,将科研与教学、学生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研活动和各级竞赛;科研处教职工还亲自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科技创新、科技讲座等活动,并积极联系校内外科技创新基地。今年我院学生获校级课题“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调查研究”立项。同时加强学生课题跟进辅导与管理,去年的学生校级课题也顺利结题。
2.优选15名学生参加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研修项目”。
今年5月,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来我省进行文化研修活动,我院优选15名学生与来自12个国家的留学生结成一对一调研伙伴,经过一周的调研,留学生及我院学生完成调研任务,并取得显著成效。
3.推进校际校刊合作,举办全国性诗歌大赛。
2015年我院与南风杂志社合办“南方节拍.多彩青春”诗歌大赛,得到了全国民族类院校的积极响应,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于2015年5月圆满完成并举行颁奖仪式。其中我院学生陈再雄获得一等奖、陈明华获得二等奖、龙君昊获得三等奖、毛灿获得优秀奖。2015年11月20日我院“民族节拍.多彩青春”新诗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合办单位增加中国少数民族学会和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赛范围扩大,征稿对象扩大为全国民族类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和全国非民族类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
(三)加强现有基地建设与管理,认真做好新基地申报工作
1.加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设是2015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此项工作不仅以学校的老师教学和学校科研为宗旨,而且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意义特殊。2015年,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管理制度》,对展示馆进行规范管理,安排专业人员对展厅内的物件进行维修和维护,对于借出的展品实行登记制度,合理安排校内外参观活动。对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搜集、展示,2015年共接待校外参观团体800余人次;对内,我院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设也是最好的民族文化保护教育,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族文化遗产的丰富性,2015年共安排校内学生团体参观2700余人次。
2.加强户外体育人才基地建设与管理。
继我院教育与艺术学部与贵州省体育局在我院成功举办了“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论坛”之后。“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基地”正式在我院成立,贵州省体育局为基地挂牌。一年来,我院与贵州省体育对外交流中心、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等开展其他合作,邀请李济民、席地等行业一流的专家走进课堂担任教席或承担教学,并与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合作,为我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赢得了参与高级别体育赛事组织工作的机会。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共建单位管理办法》,加强户外体育人才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同时,我院积极开展与贵州甲辰阳光职业培训学校、贵州起点户外运动俱乐部合作,并以该俱乐部的百花湖鹰极基地作为我院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校外教学课堂。除此之外,我院还与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凤冈第二中学等三十余家单位合作,不断规范户外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为培养户外山地人才,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课堂。
3.获批为“贵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做好民间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2015年8月,我院还积极申报“贵州省第五批民间民族文化教育项目学校”,经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和省民宗委联合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现已过公示环节。
(四)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1.校外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学院陈品冬副教授于10月24日应邀参加由中国《旅游学刊》编辑部举办的“2015《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该年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教委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10月23至25日,我院文学部教师朱松华应北京师范大学邀请,前往北京参加“第三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据了解,该会议四年举办一次,国内外史学界大家称其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奥运会。
11月7日至8日,陈品冬、段济秦、李强、邹晓抒、张皓云等五位教师参加“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
11月13日至15日,肖远平副校长应邀出席“2015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
同时我院还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校外学术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孔学堂学术活动共十余场。
2.校内学术活动
加强对各类讲座的管理和制度完善,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座管理制度》,规范“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座申请表”和讲座类型、费用等方面的管理,使学院各类学术讲座的申请、审批有章可循。着眼于提升讲座质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今年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阳市作家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肖江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国内著名诗人、批评家霍俊明,朝戈金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开展校内学术讲座共十八场。